登录 注册

当前位置:首页 >质量安全>质量体系

猕猴桃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

admin2018-08-30

猕猴桃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

(雷玉山   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)

一、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 

  猕猴桃属于全球公认的高值营养保健水果,是我国资源利用和果树产业开发成功的范例,是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。近五年来,中国猕猴桃产业迅猛发展,新栽果园面积超过一半,鲜果销售价格逐年攀升,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。陕西的秦岭北麓已经建成东西长约200公里、南北宽约50公里的百万亩猕猴桃产业带,成为全球猕猴桃最集中产区。 

  截止2013年底,全国猕猴桃栽培面积约165万亩。陕西100万亩,产量103万吨;四川45万亩,产量25万吨;河南(西峡县)10万亩,产量5万吨;其它省份总计约10万亩。大量新建果园近三年内将大量挂果,预计2015年全国猕猴桃产量将超过150万吨,陕西超过120万吨。未来五年全国猕猴桃面积将以每年15万亩的速度增长,产量增加每年超过15万吨。陕西、四川、贵州增速强劲,河南、湖南、湖北均有增长,广西、江西、云南将成为新的发展区域。 

二、猕猴桃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 

(一)滥用膨大剂,果实内在品质严重下降。

  膨大剂是人们对细胞分离素的俗称,主要指氯吡脲,即1-(2--4-吡啶基)-3'-苯基脲,可促进细胞分裂、分化和扩大,促进器官形成,属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。氯吡脲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猕猴桃上使用,果实膨大作用十分明显,很快被广大果农接受。氯吡脲有诸多不利影响,如导致树体衰弱,抗性下降;果实畸形,商品性降低;货架期短,不耐贮藏等。美国环保署在《农药毒性确认和管理》中指出,长期接触氯吡脲会引起体内蛋白质代谢的紊乱、轻度的肺气肿和体形消瘦,尤其对儿童和老人影响较大。 

  目前,国内检测手段完全可以对氯吡脲残留进行检测,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农药氯吡脲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.05mg/kg。猕猴桃生产过程中,农民对氯吡脲的使用是直接蘸果,每支药剂兑水410公斤不等,一般增大50%左右。高浓度使用增大果实一倍以上,使果实加粗变短,果蒂变宽增大或突出,果心变粗变空。果实生理后熟变快,货架期、贮藏期变短,很快后熟变软腐烂,就是消费者常说的“硬着吃不成,软了一包水”,给消费者的造成了极大伤害。

  201110月,我们在陕西省周至县选取五个有代表性的猕猴桃园,采集秦美、海沃德、徐香、华优四个主栽品种共计22个样本,对氯吡脲及五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抽样检测。氯吡脲检测结果为:在22个样品中有8个样品检出,检出率达37%,最高残留量为0.238mg/kg;尤以秦美残留严重,7个样品中有5个样品检出,检出率达85.7%3个样品残留超标。从检测结果与生产实际分析,秦美属于老品种,由于市场价位低,果农片面追求产量,加之长期超剂量使用,膨大剂残留超标明显,果实内在品质破坏比较严重。海沃德、徐香、华优是目前正在发展的新优品种,市场需要果型适中、品质好的果品,不用膨大剂或使用浓度较低,对果实质量影响较小。因此,氯吡脲残留是威胁猕猴桃质量安全的首要因素。 

(二)有害保鲜剂使用,破坏果实生理后熟和食用。

  目前贮藏冷库使用的化学保鲜剂主要是美国及国内山东、上海、陕西等地生产的1-MCP,商品名聪明鲜,化学名1-甲基环炳稀。作用机理是在植物内源乙烯或外源乙烯与细胞内相关受体结合之前,使用1-MCP,它就抢先与乙烯受体结合,形成不可逆转的稳定结合物,从而阻断了乙烯与受体结合,使乙烯信号转导受阻,进而起到拟制乙烯的作用。在猕猴桃贮藏过程中,适量使用能够延缓果实后熟衰老,延长贮藏期;超量使用,阻碍了乙烯与受体正常结合,干扰了猕猴桃正常生理后熟过程,淀粉、纤维素等无法水解转化糖份,果实不能正常后熟变软食用。贮藏冷库熏蒸适量浓度不能超过0.5ppm(每升0.5微升)。目前大部分贮藏冷库使用浓度远远超过了控制剂量,导致猕猴桃不能正常后熟,进入市场后,消费者无法食用,严重影响了猕猴桃在消费者中的声誉。

(三)授粉不充分,影响果实性状和优果率。

  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植物,必须充分授粉才能良好结实。研究表明,猕猴桃授粉充分与否直接影响果实种子的多少,进而对果实大小、品质产生影响。一般种子越多,果实越大,风味越好。据研究,通常授粉产生13粒种子就可以达到座果,但结的果实个小品质差;美味猕猴桃单果重超过80g,一般需要300粒的种子;海沃德通过充分授粉,其种子数达到800粒时,单果重130g且果实整齐;研究发现,所授花粉不同,果实种子多少、果型长短、果实耐贮性都有差异,也就是“花粉直感效应”,美味雄株花粉给中华猕猴桃授粉果实有增大的趋势。如果授粉不充分,果实种子数少,果实匀整度就差,易造成畸形果或小果,甚至落果,进而影响到猕猴桃的优果率。陕西近年来发展的“华优”、“海沃德”两个主栽品种,由于配套授粉树不足,出现授粉不充分,影响了鲜果产量、质量和商品性,成为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。 

(四)果面污染逐年加重,商品性下降。

  猕猴桃生产第一目的是鲜果销售,作为商品果必须有良好的外观形象,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。世界上两大猕猴桃产区相比较而言,新西兰属于海洋性气候,空气湿润洁净,年温度0-30℃之间,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发育,果面发绿干净。中国猕猴桃产区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,空气较干燥且粉尘较多,年温度-10~40℃,冻害和日芍时有发生,果面粉尘较多,特别是公路沿线猕猴桃园粉尘污染日益严重。 

  秦岭北麓公路两边的猕猴桃园周围碎石采沙现象普遍,周至、眉县、户县猕猴桃产区,沿黑河、田峪河、霸王河、涝河等流域分布着上百家采石场,粉尘传播数公里,加之公路沿线的汽车废气对果实也造成污染。我们对周至县黑河、田峪河沿线猕猴桃园重金属检测结果为:22个样品中铅、锌、铜均有检出情况。铅有2个样品检出,其中1个超标、1个未超标,属轻度污染。锌污染指数在不同产区、不同品种样品中的差异明显,其污染指数排序为,秦美>海沃德>华优。铜污染指数值均小于0.7尚未超标。说明主产区部分猕猴桃园已处于轻度污染。受到污染的猕猴桃,果面出现锈斑、水渍印,颜色发褐变灰,果面不干净,商品性差,直接影响分级包装销售。 

(五)采收不合理,果实成熟度不一致。

  合理采收,是保证猕猴桃出园的最后一个环节,是达到猕猴桃良好食用效果的基础。据调查检测,目前采用T型架”栽植郁闭的猕猴桃园,采收时上部果实与下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相差12度,说明同一株树成熟却不一致,就出现口味不一样的情况。目前,猕猴桃采收过程中,早采果、采青果现象非常普遍。采收方法粗放,果实机械损伤现象严重。由于没有合理的采收制度、有效的检测手段,目前猕猴桃采收多是靠经验判断、受客商左右,采收成熟度差异较大、果实口感不一的情况,直接影响猕猴桃食用效果。 

  研究表明,在既满足果实生理成熟又保证合理贮藏期的前提下,美味猕猴桃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在7%-9%之间,中华猕猴桃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在8%-10%之间比较合理。美味猕猴桃采收可溶性固形物低于7%,中华猕猴桃低于8%均属于早采果情况。 

(六)贮藏期冷害时有发生,造成果实变质腐烂。 

  猕猴桃属于具有典型呼吸跃变期的果实,采后生理变化过程非常活跃,呼吸作用是果实采收后生命活动的中心,贮藏期温湿度、气体浓度、乙烯代谢、酶生理等直接影响果实的后熟生理,进而影响果实的品质变化和贮藏寿命。 

  猕猴桃对贮藏期低温比较敏感,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生冷害,且不同品种对低温敏感程度不同,只有最适宜的贮藏温度,才能安全地保持品质。特别是中华猕猴桃冰点温度比美味高,很容易发生冷害和生理障碍,发生冷害的果实出库销售中大量腐烂变质,软后变成一包水。 

三、提高猕猴桃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 

(一)加大查禁力度,加强监测检验,消除膨大剂、有害保鲜剂和农药残留影响。

  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果农对猕猴桃质量安全的认识,自觉抵制膨大剂和有害化学保鲜剂。采取强有力行政措施,开展查禁膨大剂和有害保鲜剂联合执法,从源头上控制流入市场。推行优质高效生产技术,做到在不使用膨大剂的前提下,仍然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果品。采用无公害储藏保鲜技术,推广气调储藏技术,加强储藏冷库管理,禁用有害化学保鲜剂,还猕猴桃天然属性。将猕猴桃中氯吡苯脲、1-甲基环炳稀的残留作为质量检验指标,由专业检验机构抽样检验,以便掌握猕猴桃质量安全情况。查出超标果品,不得进入市场销售。 

(二)推行标准化栽培技术,夯实果品质量安全的基础。 

1、推行标准化建园

“大棚架型”具有架面整齐,光合作用、通风透光一致,叶幕层均匀,果实成熟一致、果面洁净等优点。在新栽植猕猴桃园应大力推行“大棚架、'羽’状树型”。合理确定留枝量和留果量,标准化果园美味猕猴桃亩产限定在2000公斤,中华猕猴桃亩产限定在1500公斤。

2、推广商品花粉授粉技术 

目前“华优”、“海沃德”授粉树不足,特别是华优发展快,配套雄株栽植没有跟上去,大片果园基本没有授粉树,必须采用商品花粉授粉,才能解决挂果问题,提高坐果率和优果率。 

3、增施有机肥料

提倡猕猴桃园种植绿肥,对农家肥及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,增加果园有机肥使用量,适时施用生物菌肥。示范推广“果---肥”循环农业模式,使挂果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到2%以上。减少微生物、重金属等有害物对果园的污染。 

4、建立质量技术档案 

建立猕猴桃生产品种、生育期、成熟度和施肥、喷药的时间、种类、用量、方法等生产技术档案,为猕猴桃质量追溯和合理采收提供依据。 

(三)建立合理采收制度,加强贮藏期管理。 

1、确定各品种的合理采收期 

目前在秦岭北麓,“秦美”、“徐香”应在国庆节后采收,海沃德应在10月中、下旬采收。“华优”、“黄金果”采收可溶性固形物达不到8%,就不能完全脱绿变黄,也就出现了绿肉果实,采收期以10月上、中旬为好。

2、推行果实成熟检测

采果前用手持糖量剂检测达到成熟度时再进行采收,推行猕猴桃无损检测技术,坚决杜绝早采果、采青果。

3、注意采收方法,减少损伤 

据调查目前的粗放采收运输方式,造成猕猴桃机械伤达到三分之一。采收时一定要轻拿轻放,运输中避免颠簸、碰伤和挤压,尽量减少机械损伤。 

4、做好入库预冷及分级包装 

入库前一定要进行预冷处理,出库要经过中间过度温度。最好是根据果实形状、颜色、重量、硬度、干物质量含量等进行智能化精选分级包装,提高商品性。

5、加强贮藏期管理,推广无公害贮藏保鲜技术 

控制贮藏温度,美味猕猴桃不低于0度,中华猕猴桃不低于0.5度,防止贮藏冻害发生。推广气调贮藏技术,预防灰霉病发生。 

6、防止贮藏期冷害发生 

防止措施是:充分成熟采果,充分预冷,控制贮藏期温度超过冰点温度1度以上,并保持贮藏温度稳定。 

(四)控制面源污染,提高果实商品性。 

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要加强对产地环境的安全性监测、检测、评价,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。

二是采取隔离措施。沿道路边的猕猴桃园建立绿色隔离墙,也就是将绿篱提高,达到更好的防风防尘效果。

三是坚决禁用有机磷、有机氯、菊酯类农药,降低农药残留量;公路沿线、沙石场周边果园严防铅、锌、铬、氟等有害元素超标。


公众
账号
意见
反馈
APP
下载
返回
顶部